非遗工作室戏曲坊开展日常戏曲训练

作者:非遗工作室 殷雨昂/文 周海怡/摄 校团委 李殷 顾勇/审核发布时间:2022-11-30浏览次数:13

为更好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,非遗工作室戏曲工作坊每周六下午开展戏曲训练活动,退休教师潘凤金、社长周海怡和戏曲工作坊所有社团成员参加每周的集体训练。

训练之前,社员们先由社长带领进行发声练习来热身,潘凤金现场指导。以稳固气息为主的“伊”“呀”练习声此起彼伏,余音绕梁,从老生到青衣,一切都有条不紊,处处透露出社员熟练的发声技巧。热身结束后,社员们进行《中国脊梁》的京歌日常训练。京歌易学难唱,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。潘凤金先示范教学两遍,社员们在底下跟着轻哼学习。词句易记但唱腔较难把握,一开始大家很不熟练,老师很有耐心地逐句拆解教学,社员们都十分专心致志,很快就基本掌握了大旋律和小腔。

接下来潘凤金又引导大家理解歌曲内涵,中国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,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“脊梁”:军人、医生、警察,乃至中国青年都是中国的脊梁。而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,更因该唱出这首歌的气势,唱出中国的“脊梁”精神。听罢这番话,社员们都热血沸腾,更加理解了旋律和词句的意义,最后一遍的统一练习效果十分突出。

每周的集体训练不仅为接下来的各项活动做充分准备,也有利于社员们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。

(非遗工作室 殷雨昂/文 周海怡/摄 校团委 李殷 顾勇/审核